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上疆村民,王蔚):没有弹窗广告,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下载!手机版:m.69kshu.cc

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第25章 苏轼(三十九首)(3)(1/4)

文/上疆村民,王蔚
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 本章字数:1928 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txt下载 | 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盖世双谐、轮回剑典、天下第九、美女总裁贴身高手、大道至繁、极道天魔、仙道天国、三神本纪、大小姐的神级护卫、符缘仙帝、武圣世家、武神至尊、

本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词的代表之作,通过本词可以了解其主要风格特征。全词以怀古为题,借此抒写自己的胸襟抱负,亦即他的报国之志,不遇之感。一开始就显得气势阔大,从奔腾而逝的江流想到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再从人到地,点出眼前江边,也即那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接着写山,是崖峭壁;写水,是冲飙怒潮。山水相激,浪飞涛涌。月光下的千里江山,峰奇波谲,使人联想起当年赤壁鏖兵时多少龙腾虎跃的豪杰。在此不仅照应了起首的“英雄人物”,又为周瑜出场安下了伏笔。

下片“遥想”两字,是承上片而来,接着形象地赞颂了这位力主抗敌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卓越识见是与作者向来强调抵御北方之敌的思想相一致的,周瑜的丰功伟业又是作者心向往之而无法企及的。词意至此,盘旋而下,由古及今,从人到己,道出心中不可抑削的怅恨之情,思想亦由开朗转入低沉,终于迸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喟,散放着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

本词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善于使用联想、衬托、对照等手法进行概括,开头就借助壮阔奇伟的江山,使人产生联想,引出势崩山川的赤壁之战以及鏖战过程中的许多豪杰,用来衬托周瑜的英雄气概,并以此对照自身的失意沦落。从内容上看,诸如写景、咏史,到抒情、言志,无不反映出作者创作视野的广阔,想象力的纵横驰骋,题材含义的丰富。作者又善于挥洒自如地驾驭艺术语言,以富于个性特征的笔触点染山水、抒绘情性,构成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经过作者自己和后起词人不断的创作实践,终于形成与婉约词派相抗衡的豪放词派,并且对宋诃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1,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2,何时忘却营营3。夜阑风静縠纹平4。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1东坡:本来是黄州的营地,原为一片荒地(约数十亩),苏轼来黄州的次年(元丰四年)在这里经营开垦之事,为了仰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垦地种花的事迹,就把这块地取名为东坡,建筑了一所“雪堂”。并以这个地名作为自己的别号。据《苏诗总案》:“壬戌(元丰五年)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临皋:是苏轼在黄州的寓所,面向长江,本词就是写他秋夜醉归临皋的情景。

2身非我有:《庄子·知北游》:“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认为人身得之于自然,这是道家思想。这里苏轼借此暗示自己对被看管的不幸处境的不满。

3营营:原意为往来不停。引申为名利之争。《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

4縠(hu胡)纹:纹是绉纱。縠纹,指水面波纹如同绉纱。

【简说】

《避暑录话》记载了本词的写作经过和影响,有助于我们对苏轼贬谪生活和思想活动的了解:“子瞻在黄州,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词……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

上片写醉后归来。“倚杖听江声”,是从大自然的音响(天籁)之中理解到人生的真谛。亦即要求摆脱束缚,获得自由。

下片要“忘却营营”,但只能找一条消极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的消极面。传说最后两句,曾惊动了朝廷,可见作者曲消极思想,是现实社会对他的压抑所造成的。

卜算子

黄鲁直跋云: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缺月挂疏桐,漏断1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2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3。拣尽寒枝不肯栖4,寂寞沙洲冷。

【注释】

1漏:漏壶,古代计时器。用铜壶盛水,水从壶中漏出,水浅而露出箭上度数,从而知道时刻。夜深壶水已少,听不到滴漏声,故称漏断,也即夜深之意。

2缥缈:隐隐约约。形容孤鸿的影子。

3省(xing醒):理解。

4这句反映作者不肯轻易随声附和的孤傲品格,《苕溪渔隐丛话》指出:“鸿雁未尝栖宿树枝,唯在田野苇丛间,此亦语病也。”其实这本是作者借雁述志之语,着重在“不肯栖”三字。

【简说】

本词亦是元丰五年秋所作。先写(幽人)在月夜人静之际独自徘徊,犹如翩翩鸿影。接着刻划孤鸿形象,这也是作者的内心自白,“惊起”两句,既写孤鸿神态,又诉述了无人理解自己的苦衷。“拣尽”句表达了不肯随俗浮沉的高洁品格。词意含蓄而语气坚定。

《蓼园词选》说:“此东坡自写在黄州乏寂寞耳,初从人说起,言如孤鸿之冷落;下专就鸿说,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亦承认是有所寄托之作。

满庭芳

公旧序云: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

堂邻里二三君子1。会李仲览2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3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4。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5。坐见黄州再闰6,

状态提示: 第25章 苏轼(三十九首)(3)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章:第24章 苏轼(三十九首)(2) 返回《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目录下一页:第25章 苏轼(三十九首)(3)(1/4)(快捷键→)

推荐阅读乾龙战天茅屋之中有洞天白云生处有仙楼重生之万界天尊我在木叶偷发育道长去哪了我真不是仙二代大魔王她身娇体软我家妹妹绝对不是普通人盖世双谐武神纪元丹宫之主